前两天,有个朋友分享了一段视频。类似于脱口秀。在视频里,一个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对中华文化在中国的没落和在日本的发展发表了一通议论。他说的是对抑或是错,我不想评论。老实说,我们都不了解日本,道听途说的东西我也不想在这儿胡说八道。不过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感触良多。
我也不想提近代史之前的事情了……我们的灿烂古文化。中国人总有种习惯思维,总喜欢说原来我们多么多么先进,多么多么繁荣,真是“万国来朝”,所有的周边国家都向我们学习。的确不错,这些都是事实。
不过这些说明不了什么,对现实没有任何补益,除非你觉得有不少古玩玉器可以卖给外国人也算是好处之一的话。而且不要忘了,我们是抛弃了那些束缚我们的“伟大遗产”才走到今天的,而且至少现实证明那并没有什么错;不要忘了,今天中国人能够吃饱饭,不是因为我们最早发明了铁器,而是因为一个叫做袁隆平的现代人。更何况,那些都不是我们做出来的,那些做出了伟大成就的人们都早已卖在了黄土之下。说实话,他们和我们并不比我们和日本人、朝鲜人更亲近,拿着他们的成就沾沾自喜,和拿着父母赚的钱飙车的富二代有什么区别?
今时今日,我们已经产生不了伟大的艺术。
在视频里,那个小伙子提到了电影和漫画,其实应该还包括轻小说(一类表现手法通俗的商业文学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他所提到的都是商业媒体,然后发现这些本来就先天性带着铜臭的领域,我们依然不如别人。
其实说到电影,这个我倒不是特别同意他的比较方式,因为差不多不同国家的电影所擅长的题材都不尽相同,日本电影本来就擅长叙事和描写心理,特别是人物心理的表现上,日本人应该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不过在叙事上,中国也有一些不错的影片,只不过都不太叫座,以至于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过这些影片,比如最近上映的一部影片《钢的琴》。
漫画加上轻小说算是日本的特色文化,说是世界顶尖也不为过,能够与之对应的,可能就要算是国内的“网络小说”了。然而,也有人提出过,毕竟用业余作品与商业作品相比较实在有失偏颇。
其实还有一个方面被那个小伙子忽略了,那就是音乐。说到这个,也许有人要反驳,不过在艺术界,中国的歌曲“词长曲短”是公认的事实,久而久之我们其实也已经养成了重词轻曲的审美习惯。这倒没什么,既然我们作曲不如人,那么能填得好词也还是不错的。
真正的问题,不是现象而是原因。
为什么中国的音乐陷入低谷呢?其实理由再简单不过——只要你想象一下,那些拿着大把的钱让子女学钢琴的父母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的父母只是普通工薪族,而你因为喜欢音乐而想读艺校最可能得到怎样的回答。《锵锵三人行》有一期中就谈过这个问题,当时有一位音乐人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的学校并不是在教育‘人’,而是在生产‘商品’,我们几乎所有人上学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自己‘卖出去’,想让一群‘商品’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不是天方夜谭吗?
还是来说说我最了解的“小说”吧。很多人都批评网络小说内容肤浅低俗。这是事实。但是造成这种处境的并非只是作者的原因,更多的其实还是在人数更多的读者身上。
说起来是个笑话,我曾经阴差阳错地在一个女性向的文学网站待过一段时间,使得我反而对那边更熟悉一些。基本上在那里,点击率最高的是几类文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男性角色(其实很难用男主角这个词)都有一个非常显赫的地位,一般是“总裁”、“王爷”等等;主要情节大概就是一个美女(抑或普通的女性)如何傍到这个“大款”,如何能够过上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抑或还会有怎么和“情敌”勾心斗角等等。甚至于,还有一些网站专门提供此类的文章。如此看来,我突然觉得琼瑶女士的作品是如此的纯洁,至少小燕子和五阿哥在一起不是为了他的钱和地位。男性向的文章,网上骂的挺多了,我就不多说了。
就是那句话“需求决定供给”。社会在追求什么,文学就会提供什么。这是正常的,唯一不正常的就只有这个社会的追求——“钱”和“权力”。正因为社会在追求这些,所以才会有满足这种追求的艺术,才会有《非诚勿扰》(非电影)这样的节目。非常悲哀的是,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中初高中的要占去大半,他们所需求的是那样的文学;而《SUNDAY》、《JUMP》这些日本销量最大少年向漫画杂志选取作品的宗旨却是“爱、友情、正义”……
近期评论